- · 《新金融》栏目设置[09/30]
- · 《新金融》数据库收录影[09/30]
- · 《新金融》投稿方式[09/30]
- · 《新金融》征稿要求[09/30]
- · 《新金融》刊物宗旨[09/30]
新零售未来的几种可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菜鸟于4月1日宣布正式推出“躺收”黑科技,在杭州余杭区选择了一个社区进行智慧改造,改造后的社区能够实现快递入户。无论主人身在何处,智慧快递都可以畅通无阻直达家中并且
菜鸟于4月1日宣布正式推出“躺收”黑科技,在杭州余杭区选择了一个社区进行智慧改造,改造后的社区能够实现快递入户。无论主人身在何处,智慧快递都可以畅通无阻直达家中并且实现智慧温控,这就是新物流带来的——无界、无人、高效与便捷。当马云提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五大变革之时,没有人会想到新零售蕴含的新物流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能够实现“躺收”的“奇迹”,还有“网上下单楼下发货”“无人售卖”“网红直播”等新生物种,令这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进化,进化,再进化。
受访人
裘涵阿里巴巴商学院e次方创始人、浙江省现代互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
记 者:自2016年云栖大会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至今一年有余,各种新零售模式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这个概念的提出您是怎样理解的?
裘 涵:新零售代表着阿里人对新零售战略的判断。这个战略是基于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远时间,社会经济演变而提出的判断。未来的零售行业必然走向线上线下的融合,在未来,现实可能更多的是虚拟的现实,虚拟更多的可能是现实的虚拟,现实与虚拟是融合在一起的。在未来,零售也没有线上线下的区分。阿里巴巴的业务源自以交易为核心电子商务,即所谓的网络零售或者网络批发。目前,纯线上的电子商务潜力越来越小,而线下可提升的空间很大。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线上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而在线下,对于商家而言,运营效率、坪效、人效、物流效率都可以大大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目前线下消费体验仍比较糟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基于对未来和业务的思考,我们认为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线上的力量或整合预案改造线下,这是值得我们去投资的。
记 者:除了技术层面和消费层面之外,有人认为新零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这社会学方面的解读,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的?
裘 涵:在新零售的研究中,往往会谈到技术变革和消费升级这两股力量推动新零售的发展,其实任何社会经济演变的现象背后都离不开人口结构因素的驱动,零售业的变化当然也与人口结构有关。比如当前中国社会面临严重的少子化趋势,婴儿出生率低,以致家庭规模缩减,这种变化也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往大家庭对大众物品的采购需求非常旺盛,而当下小的核心家庭,消费需求则更加个性化。面对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零售业也要适时做出改变。
新零售关注更多的是人,而不是商品。以往的零售店里有几万个商品品种或数量,但同质化非常严重,很多产品实用性低。零售企业的基本运营模式是用优质商品品种吸引用户,用基本的大众化的商品满足用户需求,但这种模式下坪效很低,大部分商品SKU都是无效的。人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从一个单点人获取更多价值,变成了零售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新零售特征发生这些改变的背后也是人口结构演变所推动的,所以我们现在也会更加注重在零售空间中去构建各种消费场景,在零售中实现多种业态的混合,围绕人展开多种服务的提供,以及以文化和价值观去聚集同类的消费人群。
记 者:每个新的行业的出现都离不开“人”这个话题,阿里巴巴商学院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请问你们在新零售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探索的?
裘 涵:的确,每个新的行业的出现离不开的话题是“缺人”,但实际上社会人才的缺少是一个普遍现象。原因在于人才不匹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找准位置,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但社会中往往有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特长,这便成为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以致人才缺少。
阿里巴巴商学院培养人才主要基于这样的思考:第一,拓实基础素养的培养。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关注现在能赚多少钱,我们更关注一个人是否拥有能够支持他未来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第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倡导创业创新,更重要的是看重学生是否能发现身边的问题,并且独自或者组建一支团队去解决问题。阿里商学院非常鼓励同学们围绕一个项目或者问题去完成设计、组建团队、甚至实现创业,e次方就是商学院下面这样的一个典型师生共创组织。第三,更关注培养有愿景、使命感的学生。能推动社会发展、成就大业的人,不一定智商或情商超群,他们共同的特征往往都具有强大的愿景和使命感,热爱这份事业,对此充满热情,会竭尽全力去改善它、提升它,持续不断地投入。我们更希望培养这种具有使命愿景的学生,有社会担当、有责任心,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文章来源:《新金融》 网址: http://www.xjrzzs.cn/qikandaodu/2021/0728/691.html